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二十五)---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tcpcchen
最近聽到一首江蕙演唱的台語歌曲,內心很有感觸
起初,是在開車時聽廣播
被歌曲中低沈沙啞悲涼的男聲所吸引
回來後上網搜尋,無意中發現所聽到的
是江蕙與熊天益對唱的「月娘啊!聽我講」
整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

啊月娘乎我拜託 這屆請你愛照顧
這呢坎坷的人嗯望的愛 嘸通擱再使我
吞落悲傷的眼屎 是伊是伊溫柔我的心
是什麼使我堅持 孤單等甲這東時
耽誤熱情青春的花期 當我嘸願擱作夢 
吞落悲傷的目屎 是伊是伊溫柔我的心
是伊惦阮身邊 嘸管誰人怎樣看
伴阮流浪的人向前行
是伊惦心內知影我會驚 猶原疼惜無奈的我
若是會凍知影我的夢
請你一定著愛保庇 伊的人



總是有情人會凍體會 歌聲流洩的心意
你看今夜 裀兩人的月當圓
嘸通擱再使我 吞落悲傷的目屎
是伊 是伊溫柔我的心
是伊惦阮身邊 嘸管誰人怎樣看
伴阮流浪的人向前行
是伊惦心內知影我會驚 猶原疼惜無奈的我
若是會凍知影我的夢
合:請你一定著愛保庇 伊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gdii3 ... C&index=17
tcpcchen
我個人的想像,這首歌描寫的對象
是一位青春年華的女子與不被社會觀點接納的男子
彼此之間相知相惜的感情
這樣的情節,女子通常是命運多舛坎坷的
例如煙花女子或童養媳、小妾等
而男子則多半是浪蕩飄泊的放蕩子或幫派人物
當然也有可能是有名望家庭的小姐
愛上了出身低賤的貧窮家庭的青少年

不管怎樣,這樣的人生組合與遭遇
自古以來都是小說家或歌曲創作者所喜歡描寫的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其實是沒有道理的
看似不可能的組合
但卻是活生生的一直在重複著同樣的劇情
從現在人的觀點來看
這種事情是無法理解、荒謬的
但從佛教的生命觀來看
人與人之間的因緣是沒有年齡與身分限制的

換個場景來看
學校中的情況也是如此
學校班級內的學生與每一位老師之間
都有過去世種種不同的因緣
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善緣或惡緣
沒有人可以事先知道
專輔老師每天的工作也是如此
你會遇到什麼樣的學生
乃至會遇到什麼樣的導師
這是一個三角關係
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是有些複雜的

就像中國哲學的五行概念
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間
有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關係存在
互動起來,不是邏輯可以理解的
vivienkuo
聽了這首歌
確實有很深的感觸

是伊惦阮身邊 
嘸管誰人怎樣看 
伴阮這款流浪的性命
是伊惦心內知影我會驚 
猶原疼惜無奈的我

這應該是輔導老師的
終極目標吧!

如果輔導老師自己的生命中
也曾經有幸遇到這樣的貴人
或許,就更能有所體會吧!
tcpcchen
如果你把心思放在釐清
彼此的善惡關係為何會如此
那你應該會常常失望挫折的
因為因果關係很複雜
涉及到過去世很久很久以來的恩怨情仇

因此,不要耗費心思在這種徒勞無功的事情上
就如同佛教經典《佛說箭喻經》的內容所說
一個人被毒箭射傷
旁人急著要幫他治療
他卻拒絕別人的協助
因為他想先弄清楚這隻箭是什麼材質製造
射箭的人姓甚名誰
以及射箭的弓是甚麼木質
弓弦是什麼材料等等
不把這一些事情弄清楚,他就不接受治療
或許你會認為,世界上有那麼愚癡的人嗎?
不要忘了,釋迦佛所說的是箭喻經
以這個例子來比喻,因為真的有這種世間人

目前許多學習心理治療或諮商輔導的人
所學習的派別,所學習的理論與技巧
都像這一部經中所說的愚癡人一般
把心理治療的主軸放在「分析」這一件事情上面
從理論架構要求必做的分析
到實務會談中任何互動的分析
心理治療的「專業」
以不同的形式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分析」

因為,分析不出來就無法治療
就像西方醫學
找不到明確的病源,就無法治療一般
心理治療或諮商輔導本就源自於西方的醫學概念
因此處置模式就跳脫不了對治的概念
只是,人的生理現象還可以勉強被分析
但心理運作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tcpcchen
對於學校的專輔老師來說
應該可以不用學習上面所提到的
要你不斷分析的輔導諮商派別
只是在種種形成的壓力驅使下
不去學習這一些派別所談論的理論與技巧
似乎就無法將專輔工作做好
只是花不少時間所學習到的
除了讓自己自我安慰之外
好像起不了真正的作用
面對輔導的學生與咄咄逼人的導師時
仍然心虛地想找個地方躲起來
但其實專輔老師可以不用這麼辛苦
不用去思考學生的問題如何改善
也不需要在意如何對導師解釋
這個學生的問題行為為何還沒改善

專輔老師只要認真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
那就是「陪伴」
陪伴,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也感覺沒甚麼專業
似乎就是愛心媽媽就做得來的事情
但是,很多資深的心理治療師
在回顧他們的心理治療生涯時
往往都會異口同聲認定
他們的心理治療之所以會產生療效
最關鍵的因素其實是有效的陪伴

這裡說的是有效的陪伴
或者也可以說是專業的陪伴
不同於愛心媽媽所做的
因為在諮商輔導治療這個領域
世俗的陪伴於事無補
需要的是有專業實質的有效陪伴

tcpcchen
有專業實質與有專業資歷或有專業技巧不一樣
解決生理相關的問題需要借助於專業技巧與能力
但是處理心理相關的議題
學歷或證照不是最重要的條件
能否做有效的陪伴
才是關鍵的要素

有效的陪伴,是一種用心的陪伴
也可以說是一種用生命全心全意的陪伴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麼說太誇張
但是,如果換個方式以佛教生命觀來看
守護他人其實就是守護自己
利益他人也就是在利益自己
用這個觀點來看待對學生的護念時
就不會覺得無法理解了
tcpcchen
在〈月娘啊!聽我講〉這首歌的歌詞一開始
就點出了歌曲描述的主角
是命運坎坷不被祝福卻又渴望能獲得關愛(或情愛)的人
這樣的人生存在哪裡?
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社會底層的小人物
但其實未必是如此
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固然是經濟能力的弱勢
或者是社會階層的弱勢
乃至命運不順遂的坎坷
但是,換個角度從心理層面來看
所謂的心理層面的底層,或者是命運坎坷
又是指哪些人呢?

就諮商輔導的角度來看
或者將場域侷限在學校這個環境來看
那些有情緒障礙或者有情緒困擾
導致在平時表現出衝動、干擾行為的學生
他們的內心狀態,某種程度來說
就是處在不被接納甚至被排斥的底層

另外一類則是同儕中的「魯肉腳」
也就是那種容易被罷凌欺負的學生
還有一種就是每天揹著書包準時上下學
既不會吵鬧干擾,也沒有被欺負
但他們就像教室內的空氣
每天來來去去,但所有的人似乎都忘了他的存在

曾經遇過一個國中生,對學習幾乎沒有動機
每天到學校睡覺,晚上則熬夜玩線上遊戲
他告訴我,他每天早上到學校就等著吃中午的便當
吃完中午的便當,就等著下午放學
中間發生了甚麼事,他完全沒在意
對他來說,每天的工作就是
揹書包到學校,吃午餐,揹書包回家
當時聽他說完這些,心裡一陣酸楚,很難過
為他這麼年輕的生命蹉跎歲月感到不忍
但這位學生似乎毫不在意
一副理所當然如此的態度
vivienkuo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
有時候確實是難以理解
對於某些人,只要一看到他
就會不由自主的升起不想靠近的感覺
另外一些人,只要一見面
就會自然而然升起親切的感覺

最奇怪的是
那些讓我覺得不想靠近的人
不論對我多好
感覺總是不親切
而那些讓我覺得容易相處的人
不論做了甚麼不應該的事
卻很容易一笑置之

把這種現象放在輔導上來看
不論是不想靠近或是感覺親切
都會影響輔導老師對待來談者的態度
而且通常都是不好的影響
就像一面扭曲的鏡子
無法觀照出對方真正的需求
又怎麼能協助對方呢?
tcpcchen
像這一些校園中的邊緣人
他們的生命與社會上居於經濟底層的弱勢
或者是命運坎坷而被世俗排斥的人
其實是沒有相差太多的
就心理歷程來說
這一些學生每天其實都過著飄泊流浪的生活
每天都不被他的團體所接納
甚至還可能遭到排斥與拒絕
早上起床後就到學校
茫茫然的過著每一天
這種校園中飄泊的生命
有沒有老師看到呢?
這一些飄泊流浪的生命
不一定會有機會來到輔導室
專輔老師們是否有注意到呢?

在這一首歌的歌詞中
這一對苦命鴛鴦之所以處在絕望之中
而仍然沒有放棄的原因
就是彼此的相知相惜
讓彼此在面對生命的困頓時
依舊抱著一絲希望
作詞者將這樣的心理歷程
很忠實的呈現在歌詞之中
沒有長篇的大道理
但卻能讓聽到的人深深受到感觸

「是伊惦阮身邊
嘸管誰人怎樣看
伴阮流浪的人向前行
是伊惦心內知影我會驚
猶原疼惜無奈的我」
tcpcchen
回到現實生活的輔導工作來看
很多被轉介到輔導室的學生
都要背負著眾人異樣的眼光
而這其中最沈重最難以承擔的
應該就是這位學生的班級導師
所投注出來的眼神
很多人一直想解決校園中的霸凌問題
以為發動守護小天使、喊喊口號就可以
但其實,校園罷凌問題的根源
是這一些對「非主流學生」無法接納的班級導師
因為有這樣的老師
才讓班級內起了上行下效的作用
而讓這一些比較不良善的學生放膽去欺負及霸凌
也因為有這樣的老師
才讓學生對於到輔導室認為是一種羞恥
也讓這一些來輔導的學生被視為黑五類

而更慘的,則是部份專輔老師
沒有承擔起自己的專業工作
也沒有盡到守護這一些孩子心理健康的責任
反而附和學校內其他人員的偏見與歧視
對於因干擾行為與惡質情緒而來接受輔導的學生
加以指責與糾正
表面上看這種作為是愛之深責之切
但其實外顯行為所透露出來的隱微心思
則是不敢對抗多數人偏見觀點
與無法主張正義的懦弱

其實,會被轉介來輔導室的學生
幾乎都是有情緒困擾、情緒障礙的學生
這一些學生的干擾性情緒或行為
確實影響了同班的同學與老師
但是,這一些有情緒困擾的學生是需要被幫助的
這也是為甚麼校園中
會編制這麼多專輔老師的原因
家長、同學甚至是其他老師
會不喜歡甚至排斥這一些孩子
是可以被諒解的
因為他們對這一類的孩子不了解
也不認為有了解的必要

但是自願來擔任專輔老師的老師們
卻沒有理由繼續抱持這種世俗的看法
否則即便每個星期都固定與學生做輔導
看似有在陪伴這樣的孩子
但其實對於他們飄泊流浪的感覺
是沒有甚麼幫助的
因為,這一些專輔老師們
在意他人是如何看待的目光
而這種情況之下的陪伴
是無法讓飄泊流浪的人繼續向前行的
tcpcchen
校園中專輔老師的任務
始終都應該是維護這一些情障學生利益的
只是這樣的維護,需要決心與勇氣
也需要慈悲與智慧
當多數的學生、老師及家長都認為
這一些製造干擾與衝突的孩子
是不受歡迎的、是該被排拒的甚至是該被摒棄的時候
專輔老師們是否可以拿出勇氣
不管其他人如何的眼光看待
不管其他人給予如何的壓力
而依然可以為守護這一些孩子的權益而堅持?
甚至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
來說服周遭的人,以同理心
以慈悲心甚至以更廣闊的生命觀
來看待校園中這一些所謂的麻煩製造者?

很多家長其實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
以為這一些情緒障礙的學生會影響到自己孩子的權益
因此會希望學校可以將這一些孩子「隔離」
讓自己的小孩可以專心學習
但事實上,以佛教的生命觀來看
一個團體的所有成員是共生共榮的
也就是說,是有共業的
一旦當某些成員被排斥之後
這個團體的運作,絕不會是從此大家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個團體就會開始進行一場「生存遊戲」
接下來又會進行排斥另外一種不被喜歡的人
等這第二波排斥又完成之後
又開始進行第三波、第四波
然後一直重複整個過程到這個團體崩解
而這最後的結果就是所有的人都受到傷害
這樣的傷害比較不是實質看得到的東西
而是人格、品行以及價值觀、生命觀的傷害
這樣的結果恐怕不是這一些家長或老師所能想像與承擔的
fannyru
「是伊惦阮身邊
嘸管誰人怎樣看
伴阮流浪的人向前行
是伊惦心內知影我會驚
猶原疼惜無奈的我」

當初聽到這首歌,也是深深的感動
但也深深地感到難過,因為捫心自問,我其實沒有做到。

對於版主殷切的提醒,也非常的認同
但是,我卻很清楚,我做不到,問問自己,為什麼做不到?

如同版主說的,這是需要「決心與勇氣」也需要「慈悲與智慧」的。

我覺得我上述的東西都很欠缺,因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對孩子好?
我會不會只是濫情,過分縱容了孩子呢?
尤其當我跟大多數的老師意見都不同的時候,我忍不住想,是不是我錯了呢?
我會不會在無形中,鼓勵了孩子做不對的事?

有一個學生,中午喘吁吁的過來。
關心他中午吃飽飯之後做些什麼,他說都在做值日生。
多久輪一次?
最近都要做。
為什麼呢?
因為犯一些錯,還有沒寫作業。
犯錯?沒寫功課?

學生先說他犯的錯是沒有簽名,幾句來回澄清之後,想一想發現是因為沒有寫英文作業。

學生提到他都沒寫英文作業,因為會寫不完,所以就不想寫了。
雖然每天都有去安親班寫功課
(放學四點多到安親班之後,就要一直寫功課,寫完功課就寫安親班老師出的功課)
但如果到6:30還沒寫完,老師就會打人。
再晚一點,還沒寫完又會再打一次。一直留到寫完功課為止。

學生說,英文作業每次都是抄講義,可是很多會抄不完,
為了不要被打,就故意沒抄作業,
這樣安親班老師就不會知道,
只要回家再寫或者隔天早上利用老師還沒來的時候補寫就好了。
不過有的時候回家就不想寫了。
(回家之後就吃飯,看電視,洗澡,睡覺。媽媽並不會另外檢查作業)

試圖了解英文課的作業:英文課是星期一、三、四。
英文作業都是今天交代,下一次上課前交。
但是安親班不管功課多少,一定是當天一定要寫完,沒有辦法商量。
有的時候作業如果有國語甲乙本,他也會寫的比較慢,
但導師出的作業不敢沒寫,因為導師會罰抄課文,社會老師的也不會,因為社會作業比較少,而且有的本來就是回家要訪問之後才會寫的。
只有英文是這樣。
反正如果沒寫完,早自習就會被英文老師叫去補寫。
(學生在說這段話的時候,態度很輕鬆,表情也笑咪咪的,看起來一點都不以為苦。)

聽完之後,心裡覺得不妥,但也覺得難怪他要這樣做,卻不知道要怎麼告訴他,才能幫上他的忙。

想想,的確在上美勞課的時候,也會看到學生動作經常都是很慢的,
雖然偶爾會分心跟別人聊天,但其實他還蠻認真做作品的(到下課還在做)
卻常常是最後兩三個交的,
分享了我自己的觀察,他看起來不像動作慢的人,卻總是很晚才交作品,是為什麼呢?
學生就說,對阿,他讀書也很慢,別人一節課可以讀完半本書,他只能讀兩頁。

後來只有了解了一下他拿筆的方式,發現他寫字很用力,但是一筆一畫都很認真的在寫,
所以建議他寫字時握筆輕一點,如果墊個墊板會比較好寫,試試看會不會寫的比較快一些。

但總覺得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好像沒有拿捏好什麼?
事後問問別的老師會怎麼處理,
同事給的建議是,可以建議學生下課先寫作業,不然這樣隱瞞也不好,而且早自習的活動也會被耽誤到。

同事的建議聽起來比較好,而且我是不是在無形中認同了孩子的錯誤行為呢?
vivienkuo
有時候,確實是這樣的
專輔老師能夠看出來
個案目前所遭受的困難處境
有一部分是導師造成的
那麼,該怎麼處理呢?

指正導師?效果十分有限
其實應該是說毫無效果
唯一的效果就是大大的破壞
彼此之間的關係
跟指正學生無效是一樣的道理
而且對學生沒有絲毫的幫助

沒辦法指正,所以就附和
看看在這樣的情況下能不能工作
結果呢?也只能維持表面上虛假的和平
對學生一樣沒有幫助
更有可能,學生會發現
專輔老師和導師根本就是一掛的
因此失去對專輔老師的信任
只好繼續漂泊流浪下去

校園中跟我們看法不同的大多數老師們
該如何跟他們持續的互動下去呢?
以前,我總是想用言語
說服他們同意輔導的觀點
這樣的方式會耗費我許多時間
而且短期之內行不通

後來,只要確保學生能繼續跟我晤談
我就不跟老師說那麼多了
專輔老師的定位是科任老師
請問,自然老師需要去跟導師說明
最近的教學狀況如何?自己的進度在哪裡嗎?
其實是不需要的,導師也不會管那麼多
即使一個學生的自然成績真的很糟糕
大多數導師也不會對自然老師有質疑

那麼,為什麼導師會來找專輔老師呢?
因為學生的問題行為會造成老師的困擾
而學生自然成績低落不會造成老師的困擾
這是兩者之間的差別
vivienkuo
通常老師來,不是氣急敗壞
就是連篇累牘的不停抱怨
運氣好的時候,只需要傾聽老師的抱怨
運氣不好的時候,就會被颱風尾掃到

有一位個案是嚴重的師生衝突
老師陷入一種矛盾的掙扎
一方面覺得不想跟學生每天上演爭戰的戲碼
一方面又覺得讓學生來輔導室真的是便宜了他
因此,我有時候就必須去帶學生
把學生從教室帶到輔導室
如果遇到老師正在開砲,也是一段驚險的歷程
因為,老師一時情緒控制不住
也是會把我一併罵進去的
例如:「輔導有甚麼用?」
或是「輔導室甚麼忙都幫不上。」之類的

那個時候,就不管老師說甚麼
仍然要帶著微笑
堅定地牽著學生的手
走出砲聲隆隆的教室
事後,也不需要跟老師對話
看到老師,依然微笑打招呼
跟平常一樣互動就是了

曾經這樣對待我的老師
後來跟我互動都很良好
這是為什麼呢?
記得督導曾經打過一個比方
督導說:「我們或許不是廚師,但是我們能辨別
哪一些廚師烹調的食物比較美味,
我們不是醫生,但是我們也能判斷
哪一些醫生具有醫德,並且醫術高明。」

因此,我們不需要告訴導師
輔導到底在做些甚麼
就像醫生也不需要告訴我們
他如何治癒我們的原理一般
我們只需要做給他們看
做甚麼呢?讓他們知道
我們在那麼困難的狀態下
並沒有被激怒,他們或許就會想
專輔老師跟一般的老師好像不太一樣
所以不管這個老師跟學生之間
到底在進行著甚麼樣的活動或對談
也許可能會有一點點的幫助吧!

只要我們能爭取到時間
並且能夠學習專業的陪伴方法
當學生的困擾行為逐漸減少之後
或是學生的困擾行為沒有減少
但是因為一些互動
老師本身的困擾減少了之後
我們跟這位老師的信任關係就建立起來了
在同一個學校,提個案的機會總是有的
下一次再互動,就順利多了
所以,不要著急
我們就慢慢的一個一個地
跟老師們建立起信任關係
輔導工作或許就不會那麼窒礙難行了
vivienkuo
然而,也不是一開始
就能面帶微笑且堅定的
帶著孩子走出導師的管轄範圍
這是需要練習的

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
老實說,心裡十分的難過
在我擔任專輔老師之前
我不知道這是專輔工作中
需要面對的一種情境
那時候思考了很久
雖然後來仍然決定
繼續留下來承擔這樣的責任
但是並不知道意義在哪裡
偶爾就會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

後來,督導的一種解釋方式
讓我對這種情況釋懷了
輔導老師當了導師的受氣包
其實就是「涵容」了老師惡劣的情緒
輔導老師包容了一份導師的情緒
導師就欠輔導老師一份情
這原本是督導教導我們在面對
情緒困擾個案所應秉持的態度
拿來運用在導師的身上
也是完全一體適用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
這些老師會跟我互動良好的原因
因為他們自己清楚的知道
是很氣學生,一時忍不住
才把我一併罵進去
當他們恢復了理智之後
心裡應該會覺得很不好意思
覺得對我有所虧欠
之後的互動中就不太會刁難我了

關於這方面還有一些更詳盡的細節
歡迎參閱諮商輔導手札中的
壬辰年驚蟄卷
http://share-teacher.blogspot.tw/2014/11/blog-post.html
http://share-teacher.blogspot.tw/2014/12/52.html
http://share-teacher.blogspot.tw/2014/12/53.html
http://share-teacher.blogspot.tw/2015/01/54.html
tcpcchen
校園中有許多無法按時交作業
或是不交作業的學生
可能是有學習障礙的問題
包括閱讀理解的困難
或是書寫的困難
也有可能是專注力障礙或肢動障礙的學障學生
這一類學生需要的是被了解
也就是說,需要請特教老師評估
是否有以上提到的這一些學習障礙的可能
確定之後,才能再跟導師或班級任課老師討論
孩子所能負荷的作業量及個別教學計畫
如果這一點忽略了
再多的輔導包容也會落空
tcpcchen
這一些校園中被漠視的生命
又是如何的度過每一天呢?
是否有老師們曾經靜下心來思考過?
多數老師,每天只是重複著同樣的事情
到學校,上課或接個案
寫教案排課,或者寫輔導記錄
然後下班回家

日復一日重複著同樣的事情
偶爾遇到學生有狀況
生活的規律性才會有所差別
於是每天的重複變成了習以為常
而專業人員也漸漸的成為了訓練有素的狗
只剩下技巧的展現
而失去了思考與關懷的能力

問題是,校園中這一些被漠視的、飄泊的生命
每一天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進到學校?
這一些被標定為情緒障礙的學生
闖起禍來逞兇鬥狠、冷酷無情
表面上看是桀驁不馴的兇神惡煞
但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
卻是極度的恐懼害怕
害怕在同儕團體中失去生命的定位
害怕在茫茫人海中,覓尋不到自己的方向

也因此,越害怕的心靈,表現得越乖張
而越被指責與懲罰
他反彈的力道越強烈
因此這一類的孩子
就像在寒冬中的旅人一般
嚴峻的北風猛烈的吹
只會讓他將外套縮得更緊
只有溫煦的暖陽
才能讓他將厚重的外套脫掉

就像這首歌的歌詞所寫的
「是伊惦心內知影我會驚
 猶原疼惜無奈的我」
要輔導這樣的小孩
需要輔導老師在心裡面知道這一群孩子們內心的驚怕
而且在知道之後,還可以理解到他們的無奈
在這之後,還依然可以疼惜及護念這樣的孩子
要經過這樣的歷程
這一類的孩子才有可能被改變
vivienkuo
"家栽之人"這一套漫畫裡
有一個橋段是這樣說的

很多樹木在春天開花之前
在冬天的時候已經開始發芽了
可是冬芽那麼的嬌嫩
要怎麼度過隆冬呢?

為了度過嚴寒的天氣
冬芽會用像鱗的東西把自己包起來
也有用粘液包起來的
植物也費盡心思想來過冬呢!

植物尚且如此
何況是人類呢!
來到輔導室的孩子們
只是在人生的出發點
遇到了冬天而已
所以他們用各種方式來包裹自己
也是很能夠被理解的
如果他們不這麼做
該如何度過漂泊流浪的每一天呢?

如果專輔老師能夠像太陽一般
散發出和煦的關懷
春暖花開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tcpcchen
知道,其實是有不同層次的
就像同理心一樣,也有層次上的差別
最簡單的分別就是分成兩類
一類是認知上的同理心
另一類則是感同身受之後的了解

許多學諮商治療的初學者
會以為當個案表現出難過的表情
或者是忍不住傷心落淚時
說出:「我知道你心裡一定很難過」
或者:「我可以理解你的難過」
這樣的字眼時,就是在展現同理心
但其實這種同理心只是認知層次上的
只是專業訓練的過程中被教導的對策
但內心裡面可能是沒有感情的

同樣的,知道也有認知上的知道
也有情感上的知道
認知上的知道只是就事論事的解讀
譬如聽說自己的學生是單親、或者父母長期不和
或者是受虐甚至是遭受性侵等等遭遇時
心裡面會升起這個學生很不幸的想法或感覺時
多半還只是停留在認知層次的知道
這種層次的知道,對於專輔老師要解決學生的問題沒有幫助
真正能讓學生的問題可以有所轉變的
是需要專輔老師在心裡面知道
知道這樣的孩子他內心的恐懼與脆弱

在心裡面的知道,是有真實同理的知道
也因為是在心裡面知道
因此會升起疼惜的念頭
就像看到自己的親生小孩受傷時
會升起的那種疼惜
vivienkuo
認知上的知道
力量非常薄弱
一碰到困難或挫折
立刻就被瓦解了

很多導師雖然知道
學生的家庭有困難
學生的學習上有困難
但是一旦學生的表現不如預期
這一些知道就好像不存在似的
然後就會希望個案學生
能夠表現得就跟一般學生一樣

我覺得自己如果沒有想清楚
或是沒有持續增長自己的能力
或是沒有督導適時的提醒
也很容易變得跟導師一樣喔---
vivienkuo
下課的時候,我在洗手台洗杯子
有位學生問我,能不能跟我說一下話
我笑笑地說,可以啊
然後,學生說沒兩句話
淚水就流下來了

我邀請學生進輔導室裡的會談室談
學生說好,然後又說老師你先進去
我就先進去了
我看到學生在外面把眼淚擦乾了
才走進會談室

在會談室裡,學生陳述了他的困擾
原來是家裡成員的互動有一些狀況
他擔心害怕得不知道該怎麼辦
當我聽他說完之後
他的情緒也就慢慢的緩和下來

可是啊,我還是沒有在第一時間就體會到孩子的需求
我自己覺得邀請學生進輔導室
似乎不是一個好的決定
雖然會談室是獨立的
但是要進去還是會經過其他的老師
然而,持續留在走廊上似乎也不妥
大庭廣眾人來人往應該也說不下去
下一次應該直接約學生去獨立的晤談室

我覺得同理心
不只是在言語上的
也有很多會呈現在行為的細節上
有時候,行為的力道比語言更強大
tcpcchen
如果要進到一個被稱為
輔導室或會談室的空間
才有辦法進行輔導工作的老師
能力或觀念上
是有問題的

既然是在下課時間
既然學生已經難過到掉淚
大可以與學生邊走邊談
引導學生到校園中
比較沒有人或比較不會被干擾的地方

除非下課時間到了
孩子還沒有把話說完
再問學生是否需要另外找時間談
否則戶外做輔導工作
尤其是能在有花草樹木的空間做輔導工作
效果會比在輔導室內好很多的